更新日期:2012/10/11 11:45:00
學習次第 : 進階

研究佛法就是在研究你自己

耶舍喇嘛

當你研究佛法的時候,其實你在研究自己——自心的本性。佛教不以某一個神明為主,而是關心現實的事情,諸如日子是怎麼過的,心理是怎麼整合的,日常生活裡怎麼維持平靜、健康的狀態等等。換句話說,佛法強調的一直是從經驗獲得的智慧,而不是教條主義的看法。實際上,我們不會認為佛教是西方人所謂的宗教。在喇嘛來看,佛陀的教法屬於哲學、自然科學或心理學的範疇。

  人的心本能地尋找安樂。這點上,東方跟西方都一樣。但是你對安樂的尋求,若是使得你用煩惱來執著感官能夠感受到的世界,就變成很危險,因為你無從控制它。千萬別想控制,是東方人、佛教徒講的。我們都必須能夠控制,尤其是陷入物質享受的人,因為在心理、情感上太著重貪著的對象。從佛法來看,那是不健康的心理,那種人心理有毛病。

  其實,你早就知道光靠外在的、科學、科技的發展來滿足你的貪欲或解決你煩惱的困擾,是不可能的。佛陀的教法才指出人類能力的本質——人心的潛力。當你研習佛法,你會學到你是什麼,且如何提升。而我前面已提過,佛教並非一種強調超現實的信仰體系,(而是)運用佛教的方法讓你對自己、對萬物產生深切的體悟。

  不過,無論你信仰的是宗教或唯物主義,你相信有神,或者持無神論,最關鍵的是要明白自己的心是如何運作的。缺乏這層瞭解的話,你認為你健康,但實際上一切心理疾病真正的源頭——煩惱的深根——在你內心蔓延著。結果,環境只要起小小的變化,極不重要的一個小問題發生,幾秒鐘內你就失控。在我來看,這說明你心理有問題,有病。這要觀察一下。為什麼?因為只要你被感官的世界所迷惑,只要貪著讓你瞎了眼睛,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不明了自心的本質——就仍然在那邊。你無法反駁這個說法,你不可能告訴我,你不相信。其實,這不是相信的問題。(因為)不管你多麼堅持“我不相信我有鼻子!”,你的鼻子還是在那邊,擺在兩個眼睛中間。不管你相信與否,你的鼻子在。

  在西方我遇到一些驕傲的人自滿地聲稱:“我不信!”他們因什麼都不信,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你觀察一下;這點要弄清楚。你看,在西方世界有那麼多矛盾。科學唯物論者充滿貢高地說:“我不信!”而接受宗教的人又說“我信!”不過,無論你認為你是什麼,你還是要瞭解自心的本質。不明了的話,不管你多強調貪著的過患,實際上根本搞不清楚貪著是什麼,如何調伏它。講話容易,但把貪欲的真相看清楚卻很難。

  舉例來說,人剛開始發明汽車、飛機時,用意是在能較迅速地做事,以便有多些休閒時間。結果,後來的人類更加忙碌!我不是在抱怨,只是在分析你平時的日子是怎麼過的。由於貪著的關係,你就用煩惱來涉入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感官世界,不給自己時間與空間看清自心的真相。在我來看,困難的生活就是這樣界定的。你會找不到滿足、享受。實際上,快樂、歡喜是來自自己的心,不是來自外在的物質。

  當然,有一些聰明、不盲目相信的人,多多少少認識到物質的東西不能保證你過的是很值得、充滿享受的日子,所以他們去尋找有沒有別的能提供真正的滿足。另外,還有一點應該明白,也就是當世尊提到苦的時候,他指出並不限於疾病、受傷等表面上的困難,而是指心本身的不圓滿就是苦。任何東西,不管你獲得它多少,永遠不會使你追求更多、更好的欲望獲得滿足。這種不停的貪欲是苦,它的本質是煩惱。

  依佛教的心理學,有六種根本的煩惱:貪、嗔、癡、慢、疑跟邪見,使得人心挫折、煩擾、不安。這些煩惱都是心態,不是外面的東西。所以佛教強調要克服這些煩惱——一切痛苦的來源——,信仰的幫助不大,而必須理解它們的本質。

  不用智慧觀照自己的心,就永遠不會知道那邊到底怎麼樣;不去觀察,無論你花了多少篇幅談心論情,始終都不會真正明白最根本的情就是我執,而讓你那麼不安的,也就是它。但是調伏我執不是說,你必須放棄你所有屬物。保留它吧!害你有那麼多問題的不是它。你不安,是因為用貪心來執著你擁有的東西。我執、貪欲使得你的心受到污染,變得模擾、無明。它們防止智慧的光明增長。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修行。

  所謂修行不是說要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坐在一個角落裡什麼都不作,就可以。修行的心態是十分分明,跟昏沉相反。修行即是智慧。日常生活上要刹那刹那分明,清清楚楚自己在做什麼,而且知道為什麼作、是如何作。我們幾乎什麼事情都是不知不覺地進行的。我們混混沌沌地講話。我們會說自己頭腦清醒,卻根本察覺不到那些穿過內心、左右一舉一動的煩惱。

  你自己去看看,作實驗。我不是在批評各位,說你們不行。佛法是這樣運作的。它提供一些想法讓你從個人的經驗觀察是真是假。佛法非常實在,我不談高懸天空上的什麼。佛法其實很簡單。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