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0 15:21:56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20 15:17:51   編輯部 報導

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證悟

創古仁波切 

證 悟 
 

  第五金剛論題是關於證悟本質的彰顯。因此,我們現在要討論的是染汙完全淨除時,完全彰顯的證悟本質。
  證悟可分為第八點解釋:
  ·本性
  ·
  ·
  ·作用
  ·功德
  ·示現
  ·恒常
  ·不可思議 
  本性
  第一點敍述兩種功德:
  ·圓滿離棄
  ·圓滿證知
  由於證悟本質的本性是明性或明覺,可比喻為太陽和天空。陰天時,天空顯得蒙朧不清,連太陽都被遮住了;然而,烏雲一消散,燦爛的太陽立即在無雲的藍天中太放光芒。同樣的,雖然證悟本質一直存在,且已具有圓滿離棄及圓滿證知的一切功德,但這些功德被煩惱障和知識障所遮蔽,因此無法彰顯,不僅如此,甚至證悟本質也因暫時被這些障礙遮止而無法被認知。但是,當我們進入五道,然後逐漸走過不清淨的七地,再走過清淨的三地,最後藉由金剛三昧地而淨除最後的障礙時,證悟本質將完全展露,其功德也將立即顯現,這就是完全開悟的成佛境界。
  證悟本質是恒常、持續不斷及不變的,染汙是暫時的,但被剷除之後,染汙會再出現嗎?不!永遠不會再出現。先前,我們提到誤以為繩子是蛇的比喻。起初,我們以為那條繩子是一條毒蛇,但是,仔細審察之後,發覺那條其實只是一條繩子;之後,不論多常看到那條繩子,都再也不會誤以為它是一條蛇。同樣的,一旦我們真正得到洞悉法界的內證,將永不再誤解萬法的本性。
  因
  達到恒常、持續不斷及不變之證悟境界的因是什麼?
  證悟之因可分為兩個層面:
  ·無概念造作
  ·辯識的智慧
  證知一切現象的空性本質之後,行者將不造作、不執著任何事物是這樣或那樣的概念。就證悟而論,這稱為無概念造作;若缺少這項特質,行者將繼續造作關於現象的概念,不斷有不好不壞之類的想法。由於這些概念,貪戀、厭惡或冷漠的情感將應運而生;再因為這些情感,煩惱也將應運而生,輪回的痛苦將永續不斷。因此,當概念造作——輪回的主要原因——由於了知萬法本性的內證而淨除之後,行者將能在證悟道上不斷地進展。所以,無概念造作是達到證悟的主因。
  第二個原因——辯識的智慧——和無概念造作是共存的。這是清晰地辯認及識別一切事物的智慧,這種智慧是非概念性的。無概念並不表示這是一種空無的狀態,或如同沉睡、空洞的狀態;我們並不應該認為無概念如同白癡一般是非不辯,只是腦筋一片空白、張大嘴巴、兩眼茫然地呆坐著。
  果
  第三點敍述證悟之果;煩惱和知識二障的全然淨除。
  當貪執的煩惱淨除時,證悟本質如同撒滿蓮華的淨水;當嗔恚的煩惱淨除時,證悟本質如同又圓又滿的月亮,一點兒殘缺都沒有;當愚癡的煩惱淨除時,證悟本質如同無雲遮蔽的太陽。
  當雲層消散時,太陽的光明就全然綻放;同樣的,一旦這三大煩惱淨除時,圓滿的功德就自然展現。
  作用
  第四點稱為證悟的作用或功用。全然證悟有同時得到自利和利他兩種成就的作用,即圓滿離棄的成就利益自己,及圓滿證知的成就利益他者。
  功德
  因免於生、老、病、死,證悟本質具有恆常、持續不斷、平靜及不變四種功德。
  示現
  證悟境界如何顯現?證悟境界藉由法身、報身及化身等三身示現。因為已達到兩種圓滿,行者於是自然得到自利的法身,然後展現利他的兩種相對形相或色身——報身及化身。這兩種色身依度化物件的清淨程度而顯現,因此,為初地至十地的菩薩眾說法時,佛陀以報身的形相示現。
  報身是什麼?報身的藏文是龍確佐(格)培庫Longcho dzogpey ke龍確的字義是喜悅財富之豐沛佐(格)培的意思是完整無缺,因此,這是全然的喜悅。合起來,報身一詞的意思是圓滿喜悅身。
  圓滿喜悅身和證悟有何關聯?我們必須瞭解佛陀度化眾生的大願。他計畫先引導一切眾生脫離輪回的迷惑及痛苦,把他們安置在清淨的菩薩地;接著,圓滿開悟的佛要引導所有住於菩薩地的菩薩契入完全證悟的境界。在引導菩薩成就圓滿佛果的部分,佛陀以報身的形相示現,因此,報身的喜悅是圓滿了達佛果大願的喜悅。圓滿表示願望完全達成。
  一般而言,的意思是。就兩種色身而言,指能達成願望的化現體;依此意義,化身是神奇的化現身。如果佛陀只以報身的形式化現,不清淨的一般眾生將無法有所進步,佛行事業因此將是有限的,於是,報身化現出化身。
  化身的顯現形式非常多,可為殊勝化身,如釋迦牟尼佛:可為受生化身,如轉世化身;也可為事業化身,依不同眾生的需要及性情而以不同的形相顯現。
  簡而言之,證悟是一種三重的顯現,或稱為三身;法身先化現為報身,然後再化現為化身。
  恒常
  從身為平凡眾生直到完全開悟的整個過程中,佛性本身一直是絕對不變的,因此,法身的本質是恒常的。由於其化現是連續不斷的,故報身具有恆常的連續性。報身不同於法身,其本質不是恒常的;但是,由於報身形相不間斷地轉動法輪,所以它是連續不斷的。報身佛化現之後不會在消滅。由於這種不滅的存在,報身的連續性是恒常的。
  化身缺乏恒常的本質及連續性,但具有無間的恒常性。化身利益眾生的事業活動從不間斷,但是,化身在六道的任何一道都未保持連續性;當一化身形相完成利益某道眾生之後,它在另一時間與地點重新出現,繼續利益眾生。化身的形相有生有滅,因此不具恒常的連續性。
  不可思議
  具有三身的佛果為何是不可思議的?一般眾生無法理解全然證悟的境界,因為法身的彰顯是由於證知一般眾生尚未證知的究竟本性,因此,證悟是不可思議的。
  以上八點是第五金剛論題——證悟——的解釋。
  問答:
  學員:為什麼知識障不是輪回的因?
  仁波切:僅只造作主體與客體的概念並不是輪回的因,起自概念的情緒——例如喜歡、不喜歡、不在乎等——才是輪回的因。知識障是煩惱障的基礎,但是,有時我們僅有知識障,沒有煩惱障,此時,知識障本身並不會導致輪回。
  學員:您能否解釋多樣事業化身是什麼?
  仁波切:多樣事業化身可能不是完美的翻譯,它的意思是化身的形相不一定是人,例如,化身可能以獅子、兔子或山羊的形相直接或間接利益眾生。受生化身的例子包括未經受生而神奇地出現某一段時間的人。
  舉個實例來說。佛陀有一位名為[/]嘎(Rabga )的弟子,他是一位喜愛彈奏西塔琴(梵文sitar)的國王。[/]嘎的琴藝相當傑出,常常一彈奏就是幾小時,他的友伴也都是佛陀的弟子。雖然[/]嘎對佛法有信心及興趣,但是,當其他人去聽法時,他卻寧可在家彈琴,因此,他有很長一段時期都沒有去聽法,不過佛陀知道,收伏他的時機終於要到了。
  那時,佛陀化現為琴藝高超的樂師受生化身,此化身樂師前去皇宮,走入庭園,坐下來開始彈西塔琴。當國王聽到這美妙的琴聲時,他心想:啊!這真是一位優秀的樂師。於是,他召請這位應化的樂師,並問:你是誰?樂師回答:我聽說您是偉大的西塔琴樂師,所以我前來向您挑戰。您願意接受我的挑戰嗎?國王同意和他較量琴藝。於是,他們走入國王的寢宮,開始演奏比賽;最後,化身樂師竟然得勝,這使國王非常訝異,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佳的西塔琴師。
  之後,兩人又同意做更高難度的比賽。他們開始割斷琴弦,每一回合都少一條琴弦,但化身樂師仍然技勝一籌;他們繼續割斷琴弦,直到一根弦都不剩,但是,化身樂師仍然每回必勝。由於具有證悟的大能力,佛陀的化身仍然彈奏出美妙的樂音——即使他的西塔琴已經沒有琴弦了。(笑聲)國王當然無法彈奏無弦琴,刹那間,他的傲慢及自尊全然瓦解了;於是,他終於誠心地前去接受佛陀的法教。這便是受生化身的例子。
  學員:是否曾經有化身化現為非佛教上師?化身一定都是佛教上師嗎?
  仁波切:化身可能以各類各樣的形式化現,例如獅子、兔子,甚至其他宗教的追隨者或上師,這完全取決於化身是否能藉由某種特定形式而利益眾生,並引導他們步入正確的法道。其他宗教的上師有可能是佛陀的化身,但是,如果他們把眾生引入不正之道,則必須不是化身。
  學員:如何藉由修持而了知自我本體不存在?了知外物沒有自我本體是否比了知個人自我缺乏存在性容易?一旦瞭解一個層面之後,對其他層面的瞭解是否很快就會自然產生?
  仁波切:這得視修持而定。如果遵循的是達到阿羅漢果位的小乘道,則行者只能了悟個人缺乏自我存在性(人無我);如果修持的是大乘菩薩道,則行者只能了悟萬法缺乏自我存在性(法無我);如果修持的是金剛乘的大手印或大圓滿,那麼行者將由決定事物的真正本性是什麼開始。
  外物及心都有外顯及內在的本性,但是,藉由大手印或大圓滿的修持,行者可立即發覺心的本性。因此,行者可同時瞭解個人及事物都缺乏自我存在性。
  學員:請說明迷惑實際上指的是什麼?
  仁波切:目前,由於無明的力量極其強大,因此我們誤解事物的本性;由於心中的困惑,我們無法審察事物的本性到底是什麼。例如,在睡眠中我們可能夢到自己在叢林裏被一隻老虎追趕,老虎愈來愈逼近,即將把我們吃掉;我們非常害怕,想逃得遠遠的。但夢中的我們無計可施,因為無法阻斷夢中的感受;然而,只要能審察當時的情形,就會發覺叢林及老虎其實都不存在。事實上,我們所覺受到的事都不是真的,但是,由於受制於強烈的覺受,使我們無法停下來審察真正的情況。然而,如果一位具有天眼能通的人在旁邊,看見我們身陷叢林、被野獸緊追的夢境,他可以把我們搖醒,並說:嘿!醒來!不要害怕!這只是夢!那麼,我們就會醒來,令人迷惑的夢境也會隨著消失。但是,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我們將忙於擔憂如何逃離兇殘的夢中虎,沒有時間去瞭解真正的狀況。同樣的,眾生須要依止全然證悟的佛陀告知我們真相。
  學員:法界的意思是什麼?
  仁波切:在此處,的藏文是ying),和法界的是同一個字,指事物或現象發生的領域或空間被用於此,乃因法界如同虛空的空間一般,雲、鳥及飛機等各種不同的事物,無礙地存在、優遊於其中。這是因為虛空的本性是空性的,是非實質的;由於這種開放、廣闊的特質,事物可發生於其中。同樣的,法界是事物的本質——是空性及非具體的,是樹木、房屋、山、眾生、聖眾、煩惱、智慧及其他一切經驗覺受可自然發生的空間。
  一位名為羌迦若佩多傑(Changkya Rolpey Dorje)的傳承上師唱了一首關於一個小男孩坐在母親腿上的歌。他背靠著母親坐在她腿上,四處張望,突然間,他變得焦慮不安,因為他四處都看不到母親,心中不斷地問:我媽媽在哪里?我媽媽在哪里?(笑聲)終於,他哥哥走過來,他趕緊問道:媽媽在哪里?他哥哥回答說:就在你後面!他轉過頭,發現媽媽果然在那裏,他又找到媽媽了,這下子,他又可以安心了。(笑聲)。
  學員:什麼是明性明覺
  仁波切:當我們提到明性或明覺——藏文稱為薩(爾)瓦salwa——時,指的並不是電燈泡或太陽光亮特質,其中的關係並不太;明性或明覺指的是覺醒狀態所具有的的能力——知識與智慧,或梵文所稱的般若佳那jnana)。二轉法輪的法教強調空性,無我、無鼻、無眼、無舌無存在性如虛空般等名詞時常出現。如果我們以為空性是不具任何特質的空白、虛無狀態,那麼,我們就沒有掌握住要點,因為法界並不是這種狀態。在法界之中,相對的現象依因果定律或因緣而不斷地化顯,這絕對不是空洞或無知的空間,它具有的功德特質,此明性是能之覺醒狀態的表現。如果你在禪修時觀心,你將會發現我們所說的空性與明性是什麼;之後,心是明空合一的信念會逐漸增長。
  學員:藏文中的讓當rangdang )和讓擦爾rangtsal)有什麼不同?
  仁波切:我不確定是否瞭解你的問題。藏文中有三個相關的字:shi)、dang)及擦爾tsal)。的意思是本質是空性,的意思是任何化現都是毫無阻礙的,第三個字擦爾則表示能化現多重事物。
  學員:無量光佛和明性有關嗎?
  仁波切:雖然無量光佛和明性的字根都含有,但兩者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我們談到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時,談論的並不是他的心,而是他的身的功德,亦即他身體的每一毛細孔都散發出無量的明光,照亮全世界。就此而言,這和太陽或電燈泡有些類似;但是,明性就不是如此,明性和光線無關,它是知道的能力:智力、覺醒、認知。
  學員:法界和法身有什麼不同?
  仁波切:如同我們剛才解釋過的,法界是事物的空性,是空之界。法身的一般意義是:證悟者的身體在達到全然證悟時轉化成的證悟功德之身;此時,證悟者之身不是具體的,不是用手觸摸得到的,它和事物的本性是不可分的。在此,只是指出這個事件的方式。(梵文dharma)這個字有許多涵義,但是,在此它表示事物無誤的本性。
  學員:為什麼眾生無法覺知事物的本性?
  仁波切:這就像若佩多傑的那首歌,我們已經在母親的腿上坐很久了;雖然佛陀已經給予我們法教,但因某種理由,我們還沒轉過頭來發覺自己的母親。
  學員:為什麼?是什麼理由?
  仁波切:因為我們還沒去找!(笑聲)我們一直不感興趣!
  學員:為什麼我們一直不感興趣?
  仁波切:我們一直在忙其他事情,還沒空認識自己的母親。(笑聲)小孩有很多種,有些小孩很喜歡到處玩耍,做各種不同的事,他們讓母親很擔憂;另外一種小孩則很珍愛母親,很喜歡親近她。我們可能屬於喜歡到處玩耍的那一種,(笑聲)如果不警惕自己,玩得太離譜,未來我們將會繼續失去我們的母親。
  學員:法身的指的是什麼?
  仁波切:法身的指恒常、連續不斷及不變的證悟本質,這三種功德化現為三身。你可以這樣去瞭解。
  學員:智慧怎麼可能是非概念性的呢?
  仁波切:智慧是藉由證知非概念狀態而生起的。非概念狀態並不是空白或虛無的,它往往被比喻為平靜無波的湖面,星星及天體清晰、分明地映射在上面,因為湖沒有幹擾映射的自我概念,湖不會想:這是金星、那是火星、那是土……但是,所有的星光及星球仍然鮮明地映射在湖面上。
  學員:什麼是化身?
  仁波切:化身的藏文是圖古,意為化現之身。為什麼要化現化身?這唯一的目的是利益眾生,而不是為了作弄人,或傷害任何眾生,或賺錢圖利。
  學員:若沒有自我、沒有人格、沒有可指認的特質,那是什麼在區別佛和眾生?
  仁波切:佛仍然有心,但沒有我執。例如在密勒日巴上師瑜伽法中,向密勒日巴祈請時,我們應該瞭解密勒日巴的心與法界不可分,他的心賦有圓滿證悟的一切功德。雖然我們尚未了知證悟本質,但我們的心共存於法界之中,因此,我們能藉由祈請而得授密勒日巴證悟功德的加持。
  得授加持稱為將自心與上師的心融合為一,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已經成為密勒日巴。
  學員:佛教似乎很強調忠誠。
  仁波切:你說對了。關於國王及平民的故事很多,但是有一個理由說明為什麼有關國王的故事比較多。過去已有佛出現,例如燃燈佛(Diparmkara )、迦葉佛(Kashyapa)及釋迦牟尼佛:彌勒尊者將於未來出現,成為賢劫的第五佛。在出世之前,諸佛總是先瞭解人道中哪一階層的地位最高。
  例如,在燃燈佛的時代,祭司階層的地位最高,因此,他出生為祭司的兒子,如此一來,他備受敬重,比較容易贏得大眾的信心;同時,由於身為祭司,他自然擁有信徒。但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最高階層是皇室,所以,他出生為國王之子,因為這最能吸引人心,使他能影響及引導極多數的人。他述說的故事也大都和國王及貴族有關,因為大多數人喜歡聽聞關於此階層的故事,並樂於接受這類的寓言。據說彌勒佛將出世為比較平凡的人,但是佛如何示現,通常取決於時代背景及當代眾生的性情與需要。在過去,有些人被佛陀的言說所吸引,有些人被他的行為舉止所感召,有些人則被他的神通力所折服。但是,現代人相當不同,現代人的思想比較複雜,神通力不足以折服他們,他們往往認為神通只是魔術,因此,神通無法使他們生起真正的信心。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你們進一步思索這個問題,或許會有更深的體會。
  學員:由於世界上充滿致力於度化眾生的佛與菩薩,您認為我們可能說服其中幾位任職於五角大廈這類一個錯誤就足以毀滅地球的重要機構嗎?
  仁波切:核子彈已經發明好幾年了,是不是?但使用的次數並不多,這有可能是幾位身居高職的菩薩的功勞。(笑聲)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