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21:02:32
學習次第 : 進階

《趙城藏》電子化意義   電子版《高麗藏》和《大正藏》的成功製作是國際佛典電子化事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對佛教及佛教學術事業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1、佛教大藏經的電子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佛教大藏經流通的方式,過去好幾個書架才能裝下的一部大藏經印本,現在變成了一張直徑不足5寸的光碟,真正實現了大藏經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應用,一如CBETA的宗旨所雲:讓任何所要閱藏的人都有機會如願以償。

2、佛教大藏經的電子化已成為一種全新的佛教研究的手段和資料的源泉,使佛教研究者不必去圖書館就能在自己的電腦上實現閱藏的目的,並通過一定的檢索手段迅速獲得過去需要多年積累才能獲得的佛典資料。

然而,漢文大藏經版本眾多,《高麗藏》、《大正藏》只不過是它們中間的兩種,而且又都是國外的版本。它們既不能代表所有的大藏經版本,就佛教原典資料來說,其局限性也非常明顯。因此,我們只能說,電子版《高麗藏》、《大正藏》已開風氣之先,意義重大,但大藏經電子化的事業還任重道遠。尤其是在版本的比對上,比《高麗藏》、《大正藏》更古老、更珍貴、更有價值的大藏經版本還有很多,在資訊時代的今天,它們都應該實現電子化。

大家知道,我國的大藏經史可上溯到南北朝時代的寫本一切經及隋唐時代的官寫本大藏經,但這些寫本大藏經如今已無一部實物存世,因此,我們現在所講的佛教大藏經,是指始于北宋初年開刻的我國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經《開寶藏》,直到近代以來的鉛印本大藏經和影印本大藏經。它們包括北宋的《開寶藏》,遼朝的《契丹藏》,金朝的《趙城藏》,兩宋間的《崇甯藏》、《毗盧藏》,南宋時期的《圓覺藏》、《資福藏》,宋元之間的《磧砂藏》,元朝的《普甯藏》、《元官版藏經》,明朝的《初刻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嘉興藏》,清朝的《龍藏》,及近代以來的《頻伽藏》、《普慧藏》、《中華藏》(分大陸版和臺灣版)等。這近20種大藏經中,除《開寶藏》、《契丹藏》及《元官版藏經》幾種基本散失外,都有被製作成電子版的理由,因為它們是不同時代雕印的大藏經版本,每種版本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尤其是《趙城藏》,在《開寶藏》基本散失的今天,它代表著現存大藏經中最古老的版本。研究表明,金朝潞州人崔進之女法珍以斷臂募資在山西晉南發起,經三十年雕造而成的金藏,完全是《開寶藏》的覆刻藏。早在上世紀30年代,蔣唯心在其《金藏雕印始末考》一文中就提出了這一論斷;上世紀40年代,日本學者小野玄妙在《佛教經典總論》一書中,對蔣唯心的結論又作了進一步肯定,他說:我敢斷言金版大藏經即官版大藏(指《開寶藏》)之全幅。今天當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趙城藏》時,不得不對蔣氏及日本學者小野玄妙的結論深感欽佩。大量證據表明,《趙城藏》無論是版式還是內容,都全面反映了《開寶藏》的原貌,換句話說,《趙城藏》再現了《開寶藏》的全貌。

 

我國至清朝為止的十幾種刻本大藏經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 《開寶藏》、《趙城藏》及《開寶藏》的另一部覆刻藏《高麗藏》 屬於一種類型,它們無疑代表著一種最古老的版本,《開寶藏》開刻的年代(約971年)比遼《契丹藏》(約983年)早了十幾年,比兩宋之際的《崇甯藏》(1080年)更是早了100多年。《開寶藏》初刻本約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前完成。《開寶藏》初刻本是依據在四川成都流行的一種以《開元錄?入藏錄》為目錄依據的寫本大藏經雕造的,全藏收經約1085部,5048卷,480帙。其後至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之前的百餘年間,又進行過三次增補,增補了北宋時期的新譯經,唐以前翻譯的未入藏經,以及這一時期宋朝皇帝敕命入藏的各類中國著述。通過這3次增補,《開寶藏》的收經總數達到1560餘部、近7000卷的巨大規模,從而成為兩宋時期收錄經籍最多的一部大藏經。這一情況從下列宋版藏經收經總數對照表中可一目了然。

《開寶藏》如此豐富的內容被《趙城藏》無一遺漏地繼承下來,《開寶藏》雖然已基本散失,但《趙城藏》卻在被埋沒了700年後,於1933年意外地被發現了。《趙城藏》在發現時,首先也是因為它豐富而獨有的內容引起佛教學術界的震驚和關注。當時,發現者范成法師經過五個月的細心檢閱,清理出各藏所無之經典竟有四十六種二百四十九卷之多。當他把這一情況函電報告上海及北京的佛學界諸君時,他們立即決定派人與廣勝寺僧人協商並訂立合同,將其影印傳世,知名居士葉恭綽擇名曰《宋藏遺珍》。 

如上所說,我國大陸現存的較完整的任何一部大藏經都有理由也應該製作成電子版,但在有限的人才和資金的條件下,應該有一個輕重緩急的考慮,特別是要比較他們的影響力和學術價值,這樣《趙城藏》這部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大藏經就成為我們製作電子版大藏經的首選版本。

我們選擇《趙城藏》製作電子版,還考慮到它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因為大陸版《中華藏》的影印出版而幾乎被全部的公諸於世。大家知道,《趙城藏》是稀世的珍本,30年代發現于山西趙城縣廣勝寺(今洪洞縣)。抗日戰爭時期,經過八路軍戰士的搶救轉移,最後於19495月安全運交北平圖書館。其後,《趙城藏》又經過韓占魁等四位裝裱師長達17年的修復,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成為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編輯《中華藏》,北圖把《趙城藏》全部攝製成膠片,《中華藏》使用的就是這份母片複製的第一份底片洗印的《趙城藏》照片。在《中華藏》編輯過程中,有專門的小組又對照片中的殘缺和漫漶之處,按照嚴格的程式進行了修補,使經文文字更加清晰和完整。這種情況就為我們製作電子版《趙城藏》獲取原典資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目前,直接提取《趙城藏》原件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將是一個極其困難的請示過程。我們的作法是依據蔣唯心整理的《廣勝寺大藏經簡目》,再參考其他相關資料,復原一部《趙城藏》目錄,依照這份目錄從《中華藏》掃描本中輯出一部《趙城藏》作為我們電子版的底本。


電子版《趙城藏》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其最終成果將製作成四種版本,即標準版、豎排版、流通版和研究版。我們將《趙城藏》全藏內容錄入電腦,盡可能忠實地保存原版的字形,保留原版的經名卷次、張數、千字文等小字標注;錄入文本要與掃描本對校,完成文字校對三個校次,標點校對兩個校次,共計五個校次。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

四個版式具體要求如下:

標準版:電子文本的文字、折行與原藏保持一致,製作成橫排本。字形完全按照《趙城藏》原貌表現,字形檔裏沒有的字形,暫時用字形基本相同的異體字來代替。標準版可以按字、詞、句檢索,檢索時輸入字形按國家規範字標準執行。標準版加入版本標注、《金藏》刻版張數資訊等內容。

豎排版:電子文本版式與《趙城藏》原藏保持完全一致,最後製成PDF電子書,每頁三欄,每欄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文字規範、檢索功能、校編資訊皆同標準版。

流通版:流通版去掉原藏折行,根據文意適當分段,使用橫排版式並加句讀。文本字形遵循國家規範標準。流通版將實現全文檢索功能,即輸入一個字、詞,就能檢索出全藏所有相關資訊。流通版每部經書都有相應的內容提要。流通版最後將結集為光碟,免費流通,與社會共用。

研究版:在標準版的基礎上,加入校注,並說明諸本異文及判斷依據。研究版也附上內容提要。

我們之所以推出標準版和豎排版,就是為了盡可能多地保留原藏資訊,實現復原趙城藏樣貌的目標,這兩個版本可以為相應的佛學專家與佛學機構提供方便。

《趙城藏》電子文本標準版、豎排版和流通版預期五年左右完成,研究版於八年之內完成。

電子版《趙城藏》工程自20064月啟動後,得到教界高僧、學界專家的廣泛支援;20068月趙城藏網站正式開通。一期成果結集於200610月,共收入般若部經典《大般若經》600卷,並製作免費流通光碟3000張,向全社會免費流通。二期成果結集於200710月,共收入般若部全21部經典,並製作免費流通光碟3000張,向全社會免費流通。三期成果結集於200812月,共收入寶集部、華嚴部、大集部所有三個部次的經典,共計420余萬字。

目前,《趙城藏》編輯部及分佈於全國各地的數百位志工都在努力工作,爭取如期實現目標。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