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8/20 18:36:09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敬恩於1997年尊勝法王 達賴喇嘛 賜名於在台弘法中心-慈悲林雪域雪佛會,成立至今,曾恭請蒞臨本會弘法的三大寺師長間接性在中心傳授宗喀巴大師聖教,建立聖道法幢,也於93年3月成立協助佛教僧眾,<<醫事基金>>募善款,行善積德,看病福田第一,本會期盼您的捐款與護持,促使僧寶身安道隆,扎西德列。
堪布 洛桑格登喇嘛
堪布 洛桑格登喇嘛
“以心為本"和“萬法唯心"含義完全不同。
學佛“以心為本"是佛教界各派的同一觀點,而“萬法唯心"只是唯識派一家的觀點。
“以心為本"的觀點,並不排除思想意識以外的一切法,即客觀世界的存在,但“萬法唯心"的觀點,排除了思想意識以外的一切客觀存在,即“境空識有"。因此,不能把這兩種說法混為一談。佛教從本質上來說,是以“脫苦得樂"、“去染還淨"為終極目標的一種意識形態體系。“苦"與“樂"是思想感受,“染"與“淨"是心性的狀態。因此上說,學佛的根本是“心"。又因,生命流轉的本質是苦,受苦根源是煩惱和造業行為,而“煩惱"是受染心的心理活動表現,造業行為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身言活動。二者又離不開“心",學佛修行的根本是“修行"。因為,“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惡,“心慈"才會棄惡揚善,“心誠"才能精進學修,“心慈"才能利樂眾生。“入定"是散亂心的排出,“見性"是心智功能的質變。“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兩種“菩提心"的結果。事事處處離不開心,受心的影響,所以說“修佛以心為本"。“以心為本"這句話只是點明了心的主體和主導作用,並沒有否定“心法"以外的“色法"、“不相應法"和“無為法"的客觀存在。但“萬物唯心"指的是哲學上一種見解。這種觀點認為一切外境事物都是思想意識中的境識的顯現,猶如夢中境物,心物無二。正宗的唯識論,對境空識有,識境無二等有一套比較嚴密的思辨方法。不像當今的庸俗的唯心說那樣,公然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把山河大地都說成是自己心識的顯現。這種觀點不但違背科學,就連佛教中的中觀、經論派、 婆沙派都不予承認。這種觀點,經不起考察辯論,只是對那些無理性思辨能力的普通信徒,故弄玄虛地說說而已,若略做考察,便見漏洞百出。
“學佛以心為本"的說法和“萬法唯心"的說法,意思是否相同?
這是外人對佛教缺乏瞭解的不適當的評價。 一.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佛教是“立足現實,追求長遠"的一種高瞻遠矚的智慧性宗教。佛教的目標體系有世間和出世兩類。世間目標是脫離畜牲、餓鬼、地獄三惡道,爭取轉世人天二道和人天之中的富貴、快樂的人天之身。出世目標又分無苦涅盤和成佛兩種。佛教是因果論者,如何一種目標都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因緣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來世的優勝轉世和解脫成佛的目標都是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行為基礎上的,信教徒的一切行善利眾的道德行為目的雖然是為了來世的幸福和永遠離苦得樂,但善行道德本身影響到今生今世的生活行為。如利眾行為,目的雖然是來世的幸福,但行為本身對現實社會和眾生有利,也與行為人本身有利,如行善利眾之人,在生活中倍受人們的尊敬愛戴。只關心眼前利益的“近視眼",目光短淺,缺乏長遠的目標,瘋狂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人類生存帶來長遠的危害和不相信死後的善惡報應而肆無忌憚地進行危害人類社會的犯罪行為等都是愚昧短見的現實例子。目光遠大的人,為長遠利益著想,會放棄眼前利益,佛教徒為來世和永世的幸福,為眾生的幸福,淡化和放棄自己眼前的利益,正是佛教偉大的價值觀的體現。對人類社會生存發展有益無害的價值觀念被視為“消極"的話,那麽什麽是“積極"的呢?難道像野獸似地殘酷爭奪生存空間,不擇手段地在名利場上進行競爭,才是值得提倡的積極的價值觀嗎?善惡、是非顛倒到如此地步時,還有什麽話可說呢?
有人說:“佛教是嚮往來世,不重視現實的消極宗教。"這話是否有道理?
“中陰成佛"和“即身成佛"是無上密特有的說法,顯宗沒有這種說法。少見多怪,不知佛法中有“中陰成佛"之說,並不奇怪。但把自己不瞭解,沒有聽說過 的一律作為“胡說",至少是一種孤陋寡聞的表現。凡成佛離不開兩種情況,或者活著成佛,或者死後成佛,不可能有第三種情況。死亡心只有一刹那,如電斷燈滅,然後進入中陰。“中陰成佛"指的是在熟練掌握和控制死亡和中陰生命規律的基礎上,將中陰身轉化為佛身的一種特殊修正法。在死亡過程中粗分意識消失,最細分意識顯現之際,是轉識成智的絕妙機會。這類妙法,正是密法成為無價之寶的珍貴處,學顯的人不知此類密法,正說明他們沒有得見如來家珍的緣分。
藏傳佛教有“中陰成佛"之說,但有人說“那是胡說",你對此有何看法?
這是一種經不起分析考究的說法。首先“法有心造"這句話是唯識派的觀點,並非佛家的共同觀點,這句話若從字面義理解,就會陷入種種矛盾,詳見本書第 106問。“法由心造、心就是法"的說法,更是邏輯錯誤。“法由心造"因此“心就是法",這種說法如說“人造房子,房子就是人;人修路,路就是人"一樣,能說得通嗎?“心"是能感能知的意識,“法"除了心法還有色法和不相應法,“心"能認識“山河大地",但“心"不是“山河大地",即使是把外境客觀存在看作主觀熏習物質意識外現的經典唯識論,也不會犯這樣的邏輯矛盾。“佛由心作,心也是佛"的說法,同樣是錯誤的。“佛"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心作",因為發心、修行都離不開心的作用,但“心也是佛"這句話是說不通的。如果說“心是佛"的話,六道眾生都有心,六道眾生不都成了“佛"了?學佛還幹什麽?“心"有佛心、魔心,但心本體既不是佛,也不是魔。如果心的本性是“佛"的話,就沒有眾生,就不必要修佛;如果心的本性是“魔"的話,學佛也改變不了本性,學佛也等於白學。“佛心"的真正的含義指的是心的可塑性,說人經過學習心可以變好,可以成佛。這就是說,玉經過雕琢,可以變成珍貴的玉器。但不能說:“玉就是玉器,玉就是玉佛。"這中間是有很大差別的。佛法是建立在理性思辨基礎上的精細智慧,,不能隨意亂說。
猶如說:“法由心造,心即是法,佛由心作,心也是佛。"這話有道理嗎?
這是違背大乘教理的說法,說這種話的人肯定對佛法教理一竅不通。若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法身"指什麽?報身、應身指什麽?在彌勒《般若現觀莊嚴論》和《大乘經莊嚴論》中的佛的四身的定義、性質、作用和形成因緣都有詳細的解說。《大乘經莊嚴論》也是法相唯識的最主要經論,講唯識的恐怕也難以超出這個“四身"理論的框架。佛的“法身"一指“二淨斷德",一指智慧法身。“二淨"指“本淨和始淨",即破除二障的無生寂滅境界,這與法界空性相同,無任何作用,只是心性本寂之相。佛的四身中唯有這法性身才是恒常身。智慧法身指的是佛的慈悲和智慧。《現觀莊嚴論》中,智慧法身分類共有二十一類。都是說的悲智屬性。以上法身都是無形的。“報身"是修福德獲得圓滿,常住色究竟天,只有十地菩薩才能看得到的妙色身。應身是從報身化出的無量化身。“報身"如太陽,“化身"如陽光。報身應身都是色身,都是續流不斷之身。“法身"是佛的“自利身",是佛的斷證功德,報、化身是利他身,是佛的說法、度眾的主體。凡人的色體和心,成佛時分別化為色身和法身,人做工作,離不開思想智慧,但思想智慧本身做不了工作,做工作還要靠有形的身體和語言,佛為什麽要報、化身呢?因為法身是無形無口,說不了法,說法必須靠報、化兩種色身。因此,才把佛的報、化身稱作利他身、他用身。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知道,所謂“法身說法,報化身不說法"的錯誤。
有人說:“佛只有法身說法,報身、應化身說不了法。"這話有道理嗎?
藏傳佛教慈悲林寺學佛院- Yahoo!奇摩部落格
金剛薩埵灌頂及閉關法會
猶如說:“大乘佛經屬後人偽造。"此話有道理嗎?
有人說:“煩惱是菩提",“煩惱是佛法。"此話有道理嗎?
既然諸佛依法成佛,那麽最先佛依什麽法成佛?
有人說:“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這話對嗎?
藏傳佛教慈悲林寺學佛院- 無名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