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菩薩(梵文:Vimalakīrti,也稱維摩詰居士、簡稱維摩居士),是釋迦牟尼佛時代的佛教修行者。並未出家,而是以在家居士的形象積極行善、修道,也成為佛教在家眾的典範,他也是《維摩詰經》的主角人物。唐代僧徒講經,有維摩詰變文傳世,生動有趣,為俗文學之佳構。其名意義為「淨名」[1]。
[編輯] 簡介
維摩詰居士在佛教中,是金粟如來的化身;維摩詰居士來到娑婆世界,化身成在家居士,以襄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
維摩詰居士住在印度恆河北岸的毗舍離城,妻子名喚無垢(另說「無垢」只是「淨名」的另外個意譯方式[2]),姿色絕倫。育有一對兒女,子名善思,女名月上女;妻、子、女都深悟佛法。
維摩詰居士家財萬貫,富居千金,聲名遠揚,人眾盡知。維摩詰居士平常救助貧民、布施僧侶,樂善好施;而且不執著於外相,為了度化眾生,維摩詰居士可以向天神天魔說法,也可以向世上執著的王公貴族說法,也可以向不肯信佛的外道人士說法,甚至在妓院、賭場向貪歡求樂的鄉民說法。
有一次維摩詰居士稱病在家,釋迦牟尼佛知道維摩詰居士只是要藉機說法,於是派遣十大弟子等羅漢、諸菩薩去探病。但他們都因曾被維摩詰居士糾正過,而婉拒佛的要求。
佛於是請以智慧聞名的文殊菩薩去探病,文殊菩薩應允,遂與諸菩薩、羅漢們去。文殊菩薩在探病中,與居士探討佛法,反覆推敲,道盡機鋒,妙語如珠,語驚四座,更加獲得了高僧大德們對兩菩薩的崇敬。
維摩詰居士的思想,相當程度地影響了後代的大乘佛教,尤其是禪宗;不僅於此,唐朝大詩人王維、李白;南朝的謝靈運、昭明太子都曾經以維摩詰居士為尊崇或是布施的對象。尤其王維的名、字的典故即出於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非常富裕,卻樂於救貧施僧,因而更種福田,財富源源不斷;也常是民間佛教信仰的財富之神。
[編輯] 註釋
-
^ 陳義孝; 竺摩法師. 佛學常見詞彙. 佛陀教育基金會. 2005. "維摩詰華譯卽是「淨名」,「淨」是「淸淨無垢」之義,「名」是「聲名遠播」之義"
-
^ 羅根澤. 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 243. ISBN 978-957-05-1237-3. "天竺語稱「維摩詰」,舊譯解雲「無垢稱」,關中譯雲「淨名」,「淨」即無日垢」,「名」即是「稱」,此言殊而義均也。舊經稱口眾枯。新經雲「世尊」,此立義之異旨也。"
[編輯] 參考資料
-
《維摩詰經》
-
張菁芳.禪天下.《入世圓滿、出世圓覺之頂尖在家居士--維摩詰》